【身边的榜样】九零芳华淬匠心 毫厘不苟守真知——记苏煤勘研院土工试验员刘晶晶

2025-07-29

在严谨细致的土工试验领域,女性如何扮演不凡的角色?苏煤勘研院的土工试验员刘晶晶,用十三载的坚守与奋进,给出了铿锵有力的答案。作为90后技术骨干,自入职起她便扎根土工试验一线,多年的沉淀和历练让她在土工试验领域中硕果累累,先后获得无锡市土工试验技能竞赛团体一等奖和个人二等奖、公司优秀员工、优秀青年等荣誉,在数据与仪器的世界里她深耕细作,以专业与热爱绽放出耀眼的光芒,她用精益求精的匠心和攻坚克难的智慧,为工程建设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技术屏障,也让“巾帼不让须眉”的风采在岩土数据间熠熠生辉。


毫厘见真章:追求极致的精度与严谨

有人可能不解,为什么1个关键指标(如液塑限、直接剪切试验)出现异常结果,她就必须反复试验、对比分析,直至查出原因,确保数据无误,那是因为她深知,手中的环刀每一次裁切的毫米精度,都关系着未来高楼地基能否承载万吨重量;烘箱里0.1克的水分误差,都可能让河堤防洪设计埋下隐患,那些看似微小的数值波动,却是最不容忽视之处。在刘晶晶的工作准则里,“科学严谨、精研入微”不是一句口号,而是渗透在每个操作细节中的铁律。她坚持按照最高标准执行检测规范,哪怕是最繁琐的流程也绝不简化;定期对仪器进行深度维护,让每一台设备都保持最佳性能。面对送样单信息模糊或土样状态异常的情况,她总是第一时间与各方沟通,用主动作为筑起数据精准的第一道防线。


多年深耕赋予她一双“火眼金睛”。只需观察土样的色泽、触感和结构,她就能快速锁定潜在问题;面对试验中出现的不规则曲线、离散数据,她总能从海量信息中抽丝剥茧,精准定位问题根源。更难得的是,她善于将试验数据与实际工程需求深度融合,无论是预测地基沉降趋势,还是评估边坡稳定性,她的分析总能为设计施工提供关键指引。

同事们常说刘晶晶有股“轴”劲儿——为了确保1%的检测精度,她愿意付出100%的努力。正是这份近乎偏执的执着,让她成为工程质量最可靠的守护者。在看不见的实验室里,她用数据为每一项工程筑牢安全基石,以专业与坚守诠释着新时代建设者的责任与担当。


分秒践使命:关键时刻的效率与担当


2024年1月,无锡至宜兴城际轨道交通工程勘察04标项目启动,工期紧、任务重、技术难度大。刘晶晶主动请缨,日夜奋战在试验一线。连续两个月的时间里,她放弃休息,争分夺秒,白天专注于三轴不固结不排水剪、直接剪切、变水头渗透等试验操作,夜晚则加班加点整理数据、编制试验报告。在节假日接到水质分析结果异常需紧急复测的通知,她二话不说便赶回实验室。在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,她始终严格遵循试验规范,凭借娴熟的操作技能与严谨的科学态度,细致记录数据变化,深入分析土体力学特性与渗透性能,协助团队高质量完成多项关键试验。最终,土工试验和水质分析任务均按时、高质量完成,为项目岩土工程设计提供坚实可靠的力学指标与试验参数。成果报告不仅为公司成功拿下百万项目订单提供了技术支撑,还有力保障了无锡至宜兴城际轨道交通工程的科学规划与安全施工,夯实了区域轨道交通建设的岩土试验技术根基。

她的拼搏精神和奉献态度,激励着团队勇往直前、攻坚克难,原来,她也是土工室关键时刻扛责在肩的“顶梁柱”。

技术领头雁:攻坚之际的革新与突破

随着项目的日益复杂和多样化,尤其是岩石特性分析、水质成分检测等特殊试验需求,对土工试验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。刘晶晶没有选择因循守旧,而是勇于探索,对新技术、新方法始终保持敏锐洞察,积极投身技术革新浪潮。经过无数次的试验、失败与改进,她成功自主研发出了“一种具有保护装置的点载荷仪”和“土样运输便于封装装置”,并获得国家专利证书。


“一种具有保护装置的点载荷仪”是通过创新设计的保护结构,有效提高了试验过程中设备和人员的安全性,同时提升了岩石点载荷试验的精度和效率;“土样运输便于封装装置”则解决了土样在运输过程中易受扰动、损坏的难题,确保土样的原始状态得到有效保持,为后续试验的准确性提供了有力保障。两项创新成果的应用,使相关试验效率提升了40%,成功攻克了工程中的技术难题,为公司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成本,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,获得了业内专家和同行们的高度认可。

 她行于此,又不止于此。当公司号召青年同志们参加局(集团公司)第三届“青工巧匠”创新创效大赛时,刘晶晶再次以“排头兵”的姿态冲锋在前,快速组建土工试验创新团队。作为项目负责人,她用“挤时间”的韧劲儿闯过难关,利用工作之余研究方案设计、技术攻关、软件调试、测试认证,在办公室一遍遍修改PPT,一次次演练汇报环节,每个沉默加班的夜晚都见证了她艰辛而又执着的付出。

历经一年多的不懈努力,团队成果“研制高精度全自动滴定设备”最终完成,并申请发明专利,获得局创新创效大赛三等奖。



甘当铺路石:平凡枯燥的坚守和执着

“数据是地质工作的生命线,每一份报告,每一个数字,都承载着我们的责任。”刘晶晶始终坚持这样的信念,不容任何妥协。自成为土工试验者,制样、试验、记录、计算,都在接触粉尘、化学试剂、噪声,或恒温恒湿等特殊环境中长时间工作,经过酷暑寒冬的考验,汗水与坚持的磨炼,十三年以来,众多的成果闪耀在图纸和工地,自己却很少站在台前。

身为土工室一员,刘晶晶同志始终以身作则,以实际行动感染并带动身边每一个人。她耐心细致地带教新人,手把手传授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,分享经验教训。在同事遇到技术难题时,她乐于分享见解,共同探讨解决之道。她高度重视团队建设,积极营造互帮互学的浓厚氛围,打造出一支技术精湛、作风优良的土工队伍,其无私奉献、团队协作的精神,成为团队成长的重要推动力。


“实践出真知,勤思成专家。”这句座右铭陪伴刘晶晶走过无数个日夜。如今,这位年轻的“土专家”,依然坚守在试验台前,以实际行动诠释着“三光荣”“四特别”的地质精神,展现新时代地质女性的飒爽风姿。她用指尖的精准触感守护着地质勘查与工程建设的根基,用严谨的态度和精湛的技艺筑起了坚实的技术屏障,将青春熔铸于实验室的瓶瓶罐罐,把匠心镌刻进每一份检测报告,在土样与仪器的交响中,绽放出新时代地勘人的璀璨芳华,她的故事,正是新时代青年工匠精神的生动写照。

文稿:王纯